在线课程教的评价
1.在线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在线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与学的评价。教的评价包括教学理念融入、课程目标达成、课程内容建构、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平台部署、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课程特色挖掘、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成果培育评价等;学的评价是指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评价能力,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能力。在形成性评价方面,表现在能否设计涵盖关键学习环节的教学评价,如资源学习评价,课程作业评价,学习活动评价,交互表现评价等;在终结性评价方面,表现在能否基于在线课程特点设计合适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实操性考核、课程论文等评价方式的科学选择。教的评价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融通的。
2.如何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主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基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评价也是三维评价,即分为需求维度、内容维度和时序维度的评价。
一是在需求维度上,在线课程目标是否满足了专业人才培养、学习者学习需求以及课程自身发展的目标需求,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服务需求的满足需要与在线课程调研所获得的需求做对应分析;
二是在内容维度上,课程目标是否覆盖并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目标,比如在价值塑造方面,在线课程是否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在线课程内容中?是否实现了在线课程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能等;
三是在时序维度上,在线课程是否实现了预置性的课程目标,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制订并实现了形成性课程目标等等。
教学理念是在线课程的灵魂,在线课程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为此,在线课程是否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评价在线课程的重要指标。包括是否遵循了“自助与响应”、“回归与融合”、“泛在与适需”等在线教学规律?是否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的教学?是否将联通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应用于在线课程教学中?是否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在线教学全过程?是否基于发展思维建构在线课程目标?是否基于高阶性思维建构在线课程内容?是否基于生态化的思维建构在线课程环境等等。
课程内容的建构评价主要从高阶性、适需性、优质性、体系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在高阶性方面,是否立足在线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布局,注重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培养;
二是在适需性方面,是否基于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与能力结构布局适需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面达到了课程定位的要求;
三是在优质性方面,是否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以及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重视支持产权的保护;
四是在体系性方面,是否基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建构体系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促进学习者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内容。
学习资源是资源建设的成果,是资源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是对各类学习资源的综合评价,包括对线上学习资源、线下学习资源、融媒体学习资源等。学习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性:评价所建设的学习资源的内容是否健康,是否无政治性问题和科学性错误;教学内容是否表述清晰、准确、无二义性;课程内容来源是否可靠,并有引用资料或素材来源的说明。
二是完备性:在线教学以学习者自助式学习为主体,完备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助式学习。比如导学资源是否覆盖了导学的基本内容,导学资源是否对学习者的自助式学习有较强的指引性?授课资源是否体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章节内容结构是否完整?测评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建有课程题库并能一库多用?所建设的拓展资源中,是否有能满足学有余力学习者的学习源,也有能满足学力不足的人补课式学习的基础性学习资源?
三是契合性:评价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在数量上是否契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是否契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所建设的内容体系是否满足课程目标的达成?学习资源在广度、深度与难度方面是否与学习者群体的知识基础相匹配等。
四是生态性:评价所建设的学习资源是否具有生态属性,即学习资源是否具有自生力、再生力、共生力与再生力?其中自生力是指形成性学习资源的生成能力;再生力是指学习资源的可重复利用的能力;共生力是指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的力度与可行性;竞争力是指学习资源在同类教学资源竞争的生存能力。
自助式学习环境服务于学习者的自助式学习,关键是要评价自助式学习环境能否实现学习者的自助式学习,能否让学习者乐学、易学,实现学习者“多、快、好、省”地在线学习。
一是评价学习资讯功能。评价学习者能否在学习环境中面向在线教师及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资讯的交流,实现学习资讯的存留与编辑功能。
二是评价学习资源功能。评价学习者能否在学习环境中获得完整的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导学资源、授课资源、评测资源与拓展资源等,并能实现时时处处的学习资源获取。
三是评价学习帮助功能。评价学习者能否在学习环境中获得辅导型、交互型、资源型或工具型的学习帮助。
四是评价学习活动与评测功能。评价学习者能否在学习环境中参加各类学习活动与学习评测,并能查询学习活动与学习评测的结果等。
五是评价学习管理功能。评价学习环境是否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档案的存留、学习数据的分析、统计与查询功能等。
7.如何评价响应式教学环境的建构?
响应式教学环境服务于在线教师的响应式教学,关键是要评价响应式教学环境能否实现在线教师的响应式教学,能否让在线教师乐教、易教,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与事业发展。
一是评价教学资讯功能。评价在线教师能否在教学环境中面向学习者及其他相关者进行自由自主的资讯交流,实现资讯存留与编辑等功能。
二是评价教学准备功能。评价在线教师能否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课程的部署、学习资源的管理以及课程题库的建设等功能。
三是评价教学实施功能。评价在线教师能否在教学环境中实施网络授课、进行教学交互、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评测等功能。
四是评价教师发展功能。评价是否通过建构教师工作坊等方式打造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并通过提供培训资源、备课资源以及专业发展资源等促进在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与事业发展。
五是评价教学管理功能。评价教学环境是否具有学习者管理、教学团队管理、教学进程管理与教学档案管理,以实现在线教师的响应式教学。
8.如何评价课程页面的布局?
自助式学习环境与响应式教学环境通过学习平台的页面呈现。主要评价学习平台上在线课程各项功能的区隔性、访问的便捷性以及呈现的美观性。一是在功能区隔方面,主要评价在线课程的功能是否归类,学习者能否快速定位所需要的功能;二是在访问便捷性,主要评价学习者能否便捷地访问各类资源、各类活动,是否存在空链接、错误链接等;三是在呈现的美观性方面,主要评价页面布局的合理性、图文搭配的合理性,色彩搭配的协调性,页面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
9.如何评价导学服务?
导学服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导学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自助式学习的需要,比如是否提供学习帮助、常见问题解答之类的导学资源等;二是导学的指引是否清晰,学习者是否能够很便捷的获取导学服务;三是导学的组织是否到位,是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告知学习者如何利用导学资源,或者是否安排了专门的导学活动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比如组织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形式的课程导学等;四是导学的媒体形式是否适需,即媒体形式是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比如少量的文字型学习导引将更方便学习者在移动端查阅,但是大量的文字内容则需要进行精致的排版或更换为其他媒体形式。
10.如何评价教学辅导服务?
一是教学辅导的方式,即采取哪些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辅导,教学辅导方式是否适合在线课程的学习者,如采取网络直播辅导、双线(面授)辅导或者微信群辅导等;二是教学辅导的频次,即每学期提供多少次的教学辅导,教学辅导次数是否能够满足在线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三是教学辅导的组织,即教学辅导是否采取多种方式通知学习者,是否能够周知到每位在线课程的学习者;四是教学辅导的参与,即学习者参与教学辅导的情况,教师是否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学习者参与等。
11.如何评价教学交互服务?
一是教学交互方式评价,即评价教学交互方式是否便捷、是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二是教学交互频次评价,即教学交互的频率,是持续性交互还是间断性交互,间断性交互的时间间隔是多久等;三是教学交互程度评价,即教学交互的活跃度如何,教学交互的深度度如何,教学交互的沉浸度如何,教学交互的气氛如何等。四是教学交互参与度评价,即教师与学习者参与教学交互的频度与深度,教师投入时间与精力的程度,以及教师回复学习者问题的及时性等;五是教学交互成果评价,即评价教学交互的成效如何,是否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解决了学习者多少问题,交互内容对后续在线课程优化完善的贡献等。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
12.如何评价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是有明确的学习活动目标,能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是活动内容的适切性,即学习活动是否紧密结合在线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适应学习者基础;二是活动组织的及时性,即活动是否按既定时间进行组织,活动布置与发布是否及时,活动通知是否到位等;三是活动的师生参与性,即在线教师与学习者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线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四是活动点评的及时性,即教师是否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点评等。
13.如何评价学习评测?
能够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作业、在线练习等多种评测方式,练习题或测试形式多样、题量充足;反馈及时;一是评测内容的适切性,即在内容难度上是否适合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基础,在评测的量上是否满足规定时间内大部分学习者能完成评测任务;二是布置与发布的及时性,即是否按照既定的时间及时布置与发布学习评测;三是评测通知的到位性,即是否能及时将评测活动的时间及要求告诉学习者,并能仍全部学习者周知;四是批阅与点评的及时性。即是否及时批阅学习者的测试,并能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
14.如何评价督学服务?
督学服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督学服务覆盖性,即在线课程的督学服务是主要提供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还是包含了学习进度的督促,甚至是提供学习者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的帮助;二是督学服务到位性,即是否采取群体和个体督学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到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三是督学服务的专门性,即在线课程是否有专门的导修教师导学,还是让辅导教师兼作导修教师,或者是一位导修教师负责全班或全年级学习者的课程督学等。
15.如何评价学习支持服务的服务质量?
学习支持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帮助学习者学习,解决学习者问题为目的,采取实时、非实时结合的多种支持服务方式,体现支持服务的交互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从服务的视角可以对在线课程支持服务进行全新的评价,评价维度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五个方面。
一是服务态度评价。主要评价教学团队面向学习者的服务心态,是否真正全心全意为学习者服务,表现在对学习者用语、用词的谦和性;教师是否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中,是否主动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等。
二是服务方式评价。主要评价在线教师是否能够提供学习者需要的服务方式,如是否通过微信、QQ等常用的媒体方式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是否在教学点组织面向学习者的面授辅导等,学习者是否接受在线教师所提供的支持服务方式。
三是服务能力评价。主要从在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回答问题的专业程度等评价教学团队的支持服务能力。还包括教师的学历学位与专业匹配等问题。比如在在沟通方式上,是否有良好的表达技能、阐释技能、反馈技能;在服务用词上,是否存在过激的言语,是否在交互中保持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在价值导向上,是否能正确引导学习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在气氛营造上,是否能通过积极的师生交互,营造出活跃的在线教学氛围等等。
四是服务效率评价。对于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实时性的交互,是否能够实现实时的回复。对于非实时的师生交互,是否能够做到24小时内回复等。在学习评测与学习活动方面,包括作业与学习活动布置的及时性,批阅与讲评的及时性等。
五是服务质量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准确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学习者对于教师的满意度是否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是否好等方面。
媒体技术应用成效是评价在线课程所应用的媒体技术是否满足教学需要。主要包括多样性、时代性、适需性与泛在性四个方面。
一是多样性:评价所建设的在线课程是否采取多种媒体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在课件制作媒体选择上,是否选用高清视频、虚拟演播、网络直播、动画演示等多种媒体形式制作授课课件,以充分且生动的展示讲授内容;在师生交互媒体的选择上,是否选取课程论坛、微信、QQ等媒体形式,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互动;在教学辅导媒体的选择上,是否通过采取网络直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线下多媒体教学等媒体形式开展教学辅导工作等。
二是时代性:评价在线课程所选用的媒体是否紧密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是否能利用最新媒体技术满足在线课程的教学需要,如利用微信群进行师生交互,利用小程序开发移动在线课程等。
三是适需性:评价在线课程所选用的各类媒体是否适合在线学习学的媒体应用习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在线课程所选用的媒体技术形式是否合适,不会因为太多的媒体形式而应接不暇,也不会因为太少的媒体形式而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如果同时启用微信群、QQ群、课程BBS论坛、微博等交互方式,则容易让学习者应接不暇。在保障交互形式满足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的前提下,应该有重点的选用1-2种主流媒体形式,其他作为辅助,比如以微信群交流为主,课程BBS交流为辅等;但是如果所提供的媒体形式过于单一,如在线课程只提供课程BBS的交互方式,则会因为该交互方式的非实时性而难以达到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交互需要。
四是泛在性:评价在线课程是否利用多种媒体实现教师随时随地的教学,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比如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媒体技术实现泛在性的教与学等。
在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既是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在线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在线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让学习者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而且也能通过教学研究的设计等,让在线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成果。主要有两方面的成果。一是教研教改成果,如在线教师依托在线课程成功申报教研教改教改课题,获得各类教学竞赛的奖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等;二是课程建设成果。在线课程质量高,获得各种奖励及推广应用。如在线课程获评省级或国家级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获批在慕课平台上面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获得兄弟院校的共享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