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端的调研
1.学习者端调研包括哪些内容?
在线课程学习者端调研是从学习对象端进行的调研,以了解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的学习内容需求与学习服务需求,从而能够建构适需的在线学习环境,建构适需的在线学习资源,提供适需的在线学习服务,吸引学习者主动学习,促进学习真正发生,使得在线课程真正有效、有用。学习者端调研包括学习者特征调研、学习内容调研与学习服务调研三方面。
2.学习者特征调研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学习者特征的调研,可以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调研,也可以以在线课程为单位进行调研。不管是从哪个层面开展调研,学习者特征分为学习者自身特征调研与学习者外部环境特征,同时,还可分为学习者个体特征与群体特征的调研。
3.学习者自身特征调研包括哪些内容?
学习者自身特征是指学习者自身内在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起点、经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单纯文凭导向的学习容易让学习者只关注课程学习的结果;二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身上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个别差异特征,这些特征不随时间和学习场合(如具体的学科、学校学习的场景、实际工作的场景等)而变,可以用相应的自陈量表识别出多种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当教学的方式或方法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一致或相匹配时,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这一观点被称为“匹配假设”,也是学习风格理论致力追求和展示的亮点。[1]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MBTI)将学习风格分为四个维度,即个体能量流动方向维度的外倾与内倾偏好,个体获取信息感知方式维度的感觉与直觉偏好,个体处理信息决策方式维度的思维与情感偏好,个体与周围世界接触方式维度的判断与知觉偏好。[2]学习风格关乎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也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三是学习者的认知起点。学习者的认知起点与知识基础直接影响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布局,对于在线教学来说,由于学习者群体较大,学习者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对于学习者知识起点和知识基础的把握更难,折中和平衡是确定在线课程学习者群体认知起点的关键;四是学习者的经历经验。学习者的经历经验直接关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与价值取向。对于在职学习者,因为已经拥有基础的专业技能,可能更希望获得更高层面的、高阶性的技能教学或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如果是在校学习者或者刚刚参加的学习者,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则可以希望从最基础的技能教学开始学习。
4.学习者外部环境特征调研包括哪些内容?
学习者外部环境特征是指学习者的外部条件与环境特征。
一是学习者数量以及变动情况。影响在线课程教学力量,特别是教学辅导力量的配备。
二是学习者的地域分布。这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的开展,特别是关系到在线课程的面授辅导布局。
三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在线学习者来说,很多学习者因为工学矛盾突出,学习者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会很有限。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这一情况,通过建设微课型的教学资源,提供移动化的学习方式,以及提供周末或晚上支持服务等方式,满足学习者的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学习需求;
四是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有别于课堂学习,其学习地点不固定,学习环境较复杂,要组织学习者集中面授,或者组织集体讨论相对困难;
五是学习者的实践条件。而对于在线学习者,则难以集中到学校固定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甚至某些远程教育机构自身就缺乏这些实验实训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实验实训的机会,满足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比如引进虚拟实验实训软件,利用学习者所在单位的实践场所进行实验实训等。
5. 如何处理学习者个体与群体特征的关系?
学习者个体特征是学习者个体在知识基础、经历经验、学习环境、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特征。
学习者群体特征是该课程学习者群体的集体特征,其主要源于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分析综合,包括学习者的整体知识水平,学习动机的总体情况,学习者的地域分布与数量情况等,同时还需要分析学习者群体的个体差异度。
在线课程的设计应主要基于学习者的群体特征进行设计,同时需要兼顾学习者群体中个体差异度的大小,如果个体差异度太大,则需增加课程内容的宽度,满足更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是要立足学习者群体特征,优先满足学习者群体学习和服务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基于个体差异性,确定在线课程的宽容度,弥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果学习者个体差异大,则增加在线课程的宽容度,如增加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增加教学内容的覆盖度,使得教学内容能覆盖绝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满足学习者群体学习与服务需求的同时,能够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在内容布局上,提供满足少数学习者需求的个别化资源,让学习者自主学习,又如提供点对点的学习支持服务,而不是单纯提供微信群、QQ群等群体性服务方式。
6.全日制学习者与在职学习者各有哪些学习特征?
对于全日制学习者。全日制学习者的人生阅历较少,缺乏工作的经验经历,所以其学习动机相对单纯,同时对于同一班级的学习者,其知识基础差异小,认知起点基本同步,学习时间多。但是因为是全日制的在校学习者,不适宜进行大量的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主要作为学习者的辅助手段,用于翻转课堂前的课前学习。
对于在职学习者。由于在职学习者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经历比较丰富,其在线学习的动机相对复杂,有的可能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有的则可能是为了获得学习证书(主要是学历证书),不同的学习目标导致在职学习者非常明显的学习态度差异,对于真正想获得知识技能的在职学习者,其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在线学习,而对于只是想获得学习证书等功利性目标的,则不学习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能不学习就不学习。所以对于在职学习的监管监控比较困难。同时对于在职学习者群体,通常构成复杂,知识基础与认知起点差异大,学习时间少而呈现碎片化,但是其丰富的经历经验又能帮助在职学习者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基于在职学习者背景设计的在线学习资源将更受学习者欢迎。
7.学习内容调研包括哪些方面?
从在线课程为学习者服务的视角,单纯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构、细化出在线课程目标是远远不够了。只有充分融入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需求的在线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才会成为学习者有兴趣学习、学习能够真正发生的课程。学习者的学习内容调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需求调研。信了解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的知识更新需求,将其充分融入课程内容体系中,才能更好服务学习者,更好满足学习者的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更新的需求调研,可以从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进行架构,并基于学习者个体对课程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设置课程知识的覆盖面以及课程知识的深度。
二是能力需求调研。工业4.0,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技术的革命,也必然带来对在职人员的新的岗位技能要求。基于课程目标,了解学习者的能力提升要求,才能在在课程中布局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更好促进学习者的职业发展。学习者能力提升需求包括该专业普适性岗位能力提升的设计,也包括学习者个体与群体的基本职业能力的设计,以及课程相关的生活能力的提升的设计。技能方面包括学习技能、思维技能、沟通技能、创新技能、评价技能、研究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等等。
三是态度与价值调研。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获得了蓬勃发展,也为每一位社会公民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与信息。然而良莠不齐的知识与信息,需要学习者拥有“火眼金睛”。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塑造学习者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能够帮助学习者正确判断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各种论断与观点。面向学习者的态度与价值调研,可以从基本价值维度进行设计,比如通过调研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人生追求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通过调研学习者对于职业操守、社会现象、政治事件等的评价了解学习者的价值观。
8.学习服务调研包括哪些方面?
学习服务需求主要用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包括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与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学习方式提供上,主要了解学习者网络学习的方式、方法需求;学习者是愿意自主学习,还是更喜欢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混合式学习?学习者是希望提供更多的面授学习机会,还是希望更多的在网络上学习?学习者是希望主要通过个人电脑学习,还是更希望通过手机移动端学习等等。
二是在媒体技术应用上,主要了解学习者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应用习惯。基于调研,可以基于学习者对交互媒体的喜好进行教学交互设计,如利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师生交互;可以基于学习者的喜好选择教学辅导方式,如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技术开展教学辅导等,如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软件系统等。
三是在学习活动开展上,主要了解学习者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与内容,如调研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知识应用性的学习活动内容;了解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案例型、讨论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