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的”泛在-适需“规律

1.什么是“泛在-适需”规律?

泛在-适需规律是指在线学习者时时处处的学习需求,需要教育机构提供泛在化的教学支持。同时,由于学习者在学习需求、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在线教师时间与精力的有限性,在线教师只能为学习者提供适需的教学服务。在线教学是“泛在”与“适需”的统一体,既要“泛在”,也要“适需”,缺一不可。

2.在线教学为什么要泛在化?

在线教学的泛在化是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必然要求,包括泛在化的教与泛在化的学。泛在的教是指教师通过各类学习终端(如PC端、移动端)设备实现时时处处的教,提供泛在化的、响应式的教学服务;泛在的学是指学习者利用各类学习终端实现时时处处的自助式学习。

在线教学的泛在化是指时时处处在线教学的实现,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泛在化学习的需要。在线学习是自助式学习,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课室上课,学习者的学习是分散的,学习者可以在家学习,在单位学习,在公园学习,在地铁上学习等等。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发生,需要能够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获得学习资源和学习帮助,为此,在线教学需要实现学习者的泛在化学习、时时处处的学习。二是泛在化教学的需要。在线教师角色多样、职能多元,教学分散。在线教师的分散性,要求在线教学能够泛在化实施,即在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实施在线教学。同时,在线教学是响应式教学,响应式教学是对学习者自助式学习的回应。基于自助式学习的时时处处性,响应式教学也应该是时时处处的。三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离不开泛在化学习的实现。

3.在线教学为什么要适需化?

虽然学习资源海量多样,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学习者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需要教师精选学习资源,选择最适合的媒体技术,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支持服务,适可而止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所谓“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正是对适需的表达。

一是学习需求满足难。学习需求满足难体现在学习需求的复杂多样性上。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者群体构成复杂,在线教学的学习者以在职学习者为主体,在职学习者的工作背景、经历经验与年龄阶段差异很大,对于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需求、学习预期会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是学习者群体较大,不仅使得面向学习者群体的学习目标设计难以精准,也使得满足每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更为困难,比如在中国大学MOOC,一些课程动辄几万学习者,有限的教师精力难以满足大量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二是学习资源选择难。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在线开放课程运动,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优质在线开放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每一门课程都可能有几十门相近的课程,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教师自建学习资源更为容易。为此,面对过于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线教师只能选择适需的课程资源供学习者学习。

三是支持服务满足难。比如在师生交互方式上,有些学习者可能喜欢在课程BBS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因为在学习平台的课程BBS中交流更方便;有些学习希望通过微信与教师交流,因为这样交流更适合自己的喜好,而且更具实时性;有些学习者可能更喜欢QQ群交流,因为QQ群中的文档可以长时间保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档资料的查阅。又比如在教学辅导形式上,有些学习者可能喜欢在线直播方式,因为可以实时听取教师的授课,也能实时向教师提问;而有些学习者可能喜欢面授辅导方式,因为可以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而有些学习者更喜欢学习资源型的辅导,比如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作业讲评等内容用文本或视频形式放在学习平台上等等。由于在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为此,在众多的支持服务方式面前,只能基于支持服务的实际需要,选择适需的支持服务方式。

4.如何实现在线教学的泛在化?

在线教学泛在化的实现,需要建设泛在支撑的学习平台,建构智慧化的教学场景,提供自适应的学习资源与全时性的学习支持服务。

一是要建设终身一体的学习平台。当前,在线课程的泛在化教学往往需要多个学习平台做支撑,如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学习APP、微信小程序等。同一门课程在多个学习平台上实施教学会存在数据融通困难、教学数据难完整等问题。建设终身一体学习平台,实现各类学习终端的全适应,各类终端数据的全融通,是实现泛在化在线教学的重要保障。

二是要建构智慧化的教学场景。智慧化的教学场景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实现各类学习终端共享同一教学场景,比如教师在电脑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学习活动时,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参加学习活动,实现不同终端之间教学的无缝衔接。智慧化教学场景的建构需要充分利用智能感知、智能代理、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教学场景的智能感知与智能建构。

三是要提供自适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自适应一方面是指面向学习者推送适应学习者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的学习资源,并依据其学习进展实施阶梯式的知识推送;另一方面是指基于不同的学习终端的特点,能够自动匹配最合适格式的学习资源,比如学习者用电脑端学习时,可以提供标准的1920*1080高清格式的视频资源,而如果学习者用手机终端学习,则通过码率的自动转换,匹配码率更小(如720*480)的视频资源。在线课程的网页界面和网页文字也应能基于学习终端的屏幕大小进行自动的优化。通过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实现所建设的学习资源在各类终端都能良好呈现,学习者能够利用各类学习终端实现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

四是要提供全时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在线教学的泛在化,学习者可以实现时时处处的在线学习,与此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也应时时相伴。这就要求在线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全时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从当前的交互手段看,微信、QQ等交互工具已经为全时性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条件。然而对于在线教师来说,全时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需要极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特别在职的学习者,其在线学习往往发生在周末与晚上,使得在线教师的全时性学习支持服务面临很大挑战。然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构在线教学的智能助手、AR/VR教师,将能实质性地促进在线教学的全时化,真正实现面向学习者的泛在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

5.如何实现在线教学的适需化?

在线教学适需化就是要提供适合学习者需求的在线教学,在线教学的适需化包括教学目标的适需、学习资源适需、教学方式适需、学习支持服务适需等。

一是要设定适需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适需是指满足学习者群体,兼顾学习者个体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需求的在线课程教学目标。立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制定在线课程教学目标,则在线课程教学目标即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质上也是为满足学习者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学习需求。设定合适易达的在线课程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二是要提供适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适需是指在教学内容在深度、难度、宽度、广度上适需。教学内容太多学习者不易消化;教学内容太少又会让学习者“吃不饱”。在教学内容的布局上,既要有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高端性,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基础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者的学习更为精准、高效。

三是要采用适需的教学方式。当前,在线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翻转教学、直播教学、移动教学、网络教学、微信教学等等。适需的教学方式是指基于在线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学习者最容易接受、最认可、能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方式,以保障教学效果。比如,为了让在线教学更接近课堂教学,对于能采取虚拟实践教学的就应采取虚拟实践教学,能实施直播教学的就应实施直播教学。

四是要提供适需的学习支持服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支持服务形式多样,但学习支持服务并非越多越好,应选择1-2种最常用的、最普适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得在线教师的学习支持服务更为集中、更为聚焦。比如,如果实时交互只选用微信群交互的话,教师与学习者更容易集中在该微信群中进行交流讨论,微信群的交互将更为活跃、更有人气。

五是要选择适需的媒体技术。适需的媒体技术是指在在线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选择合适的媒体技术、媒体呈现方式,比如在媒体资源的制作上,可以基于制作内容,选择高清录播、虚拟演播、动画演示、虚拟现实等媒体制作技术;在媒体资源的呈现上,可以基于实际需要,选择视频、音频、文本等媒体呈现方式;在教学媒体的应用上,可以基于教学内容选择直播、录播、多媒体教学等媒体技术。

6.如何实现在线教学的泛在与适需一体化?

在线教学是“泛在”与“适需”是统一体,在线教学既要“泛在”,也要“适需”。在线教学泛在化的实现,势必会产生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APP)、学习资源、交互方式、辅导形式。比如在在线课程平台部署方面,为了实现泛在化教学,可以建设基于移动学习APP的在线课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在线课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在线课程,甚至可以在抖音或喜马拉雅上建设在线课程。然而在线课程部署的学习平台太多会让学习者应接不暇,难以聚焦;又比如在教学交互方面,有些学习者可能习惯课程BBS论坛,有些学习者更习惯微信交流、而有些学习者希望用微博交流。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方式自然更符合在线教学泛在化的需要,但是也必然让教师应接不暇,教师难以在诸多交互方式中做时间与精力的平衡。为此,在满足泛在化教学的同时,需要实现在线教学的适需化,为学习者提供适需的、适可而止的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

7.等效交互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安德森在2003年发表的《再论混合:一种最新的有关交互的理论定理》认为远程学习中的各种交互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替代的。如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可以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转换成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转换成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只要三种基本教学交互形式(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内容交互)的任意一种处于较高的水平,那么深入、有意义的正规学习就会得到支持。如果三种交互模式的任意两个或者三个交互一起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么将可能提供更加满意的教学质量,但这种教学质量的实现将花费更多的成本;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依据成本、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方便程度、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时间的限制等因素,用一种类型的交互来替代处于同一水平的另外一种或两种形式的交互,而不会对教育的有效性造成明显的损失。等效交互理论所提出的教学交互方式的等效性,为我们在众多教学交互方式中,挑选合适的、可替代的教学交互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8.持续关注的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该理论由大卫西沃特提出,他认为持续关注学习者是质量保障的前提,远距离教育机构除了提供教学包外, 还必须具有咨询和教学辅导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提供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理想可用的, 即必须是连续不断的, 并能够适时满足学生需要。这些功能还应是一个远程教育系统中能适应学生个人独立学习需要的丰富多彩体系的一部分。该理论所提出的对学习者的持续关注,对于实现在线教学泛在化,为学习者提供时时处处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9.健康学习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曾祥跃基于健康饮食的理念,提出了健康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向信息时代丰富海量、参差不齐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引导学习者采取健康学习方法进行适需的学习。即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并甄选适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合理获取、利用学习支持服务,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构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进行持续、高效、高质的学习。该理论从学习者的视角,提醒学习者采取健康的学习方式,甄选适需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这一理论为教育机构提供适需性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提供的理论依据。

最后修改: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