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的演进
1.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有哪些特点?
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是原初的教学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奴隶社会的形成逐渐开始的,其依附于农耕经济。相对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时代有了专门的教师与学习者,其主要以私塾形式存在。基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落后性、相互之间的封闭性以及经济的不发达性,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表现在教学对象的稀有性、教学资源的稀缺性、教学实施的个体性、教学手段的原始性以及教学关系的紧密性五个方面。
一是教学对象的稀有性。在农业文明时代,农耕经济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使得绝大部分的农民没有摆脱生存的危机,真正拥有私有财产的人员、有财力、有余力接受教育的只能是少数的贵族阶层。能够支付教师费用的家庭只能是少数,这也就决定了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主要面向少数的精英阶层,其教学对象是稀有的。
二是教学资源的稀缺性。农业文明时代虽然有了专门的教师,但是教师数量少,教师是一种稀有资源。由于作为知识载体的书本没有大量出现,知识变成了教师极其宝贵的稀有财产。在农业文明时代,也可以简单看成是“教师即知识”、“知识即教师”的时代,这也是教学资源极其稀缺的时代。
三是教学实施的个体性。基于教学对象的稀有性、教学资源的稀缺性,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主要是私塾式教学,一位教师只是面向少量学习者。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基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进行因材施教,实施个体化、个别化的教学。
四是教学手段的原始性。农业文明时代落后的科学技术,决定了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农业文明时代的教学更多是面对面的、基于稀缺纸质文字资源的、言传身教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落后,但是师生的交流因为没有时空的隔离,更为便捷、高效。
五是教学关系的紧密性。农业文明时代,师生之间的距离最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更容易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因此,农业文明时代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更为密切。
总的来说,农业文明时代,由于学习者群体小,容易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与服务,同时师生之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最小。
2.工业文明时代的教学有哪些特点?
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需要大批拥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产业工人,需要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才,特别是面向工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农业文明时代的封闭性、小规模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及产业工人对知识与技术的需求。工业文明时代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工业文明时代的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群体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教学实施的标准化、教学手段的先进化、教学关系的职业化等特征。
一是教学对象的群体化。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城镇化进程,社会成员越来越向城镇集中,为工业化办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工业文明时代的工业化生产也催生了集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群体化教学需要教师面对一个更大的学习者群体,课堂形式的标准化教学能够实现群体化教学,能够为工业革命批量输送符合教学质量标准的各类人才。
二是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依托纸质媒体的知识资源(如报纸、教材)已经得到普及,学习者对于教师自身所拥有知识的依赖性得到减弱,教学资源也不再是教师专有的稀缺物品。特别是随着媒体形式的增多,教学资源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三是教学实施的标准化。工业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这种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催生了教学的标准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标准。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堂教学标准等等。教学的标准化为规模化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四是教学手段的先进化。随着电的发明,电话、电视的普及,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手段也日益先进。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特别是教材的普及使得学习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线下学习。
五是教学关系的职业化。工业文明时代,因为规模化的教学,一位教师往往面对大量的学习者,教师难以全面了解每位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学习者也难以有大量的机会与教师交流,从而使得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逐步疏远。但是因为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所疏离,但是仍然能够保持一种基于职业规则的关系,也就是说,工业文明时代,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变成了一种职业化的关系。
3.信息文明时代的教学有什么特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我们带到了信息文明时代。在信息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生产解放了大批劳动者,同时也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文明时代,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和方向,信息文明时代的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规模化、教学资源的海量化、教学实施的开放化、教学手段的智慧化,教学关系的时空化等特征。
一是教学对象的规模化。信息化教学跨越了教学时空,突破了课室的空间限制。通过信息化教学,一门课程可以面向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学习者实施教学,真正实现了规模化的教学。
二是教学资源的海量化。随着国家资源开放行动的快速推进,资源存储与容量的极大扩充,网络带宽与速度的极大提升,资源制作门槛的极大降低,教学资源的制作、传播与获取已经变得非常容易,教学资源也呈现海量化趋势。
三是教学实施的开放化。慕课、SPOC的出现,大大推进了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的开放化能够让教育机构主动面向大规模的学习者,能够促进教育机构开放自身的优势资源,同时共享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学收益的最大化,教学成本的最小化。
四是教学手段的智慧化。人工智能技术、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大大推进了教学的智慧化。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满足面向大规模学习者的教学需求,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了解学习者的行为特征,智能推送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
五是教学关系的时空化。信息化教学中,师生关系仍然具有职业化的特征。教师基于职业的职责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学习者基于学习的需求与教师交流,获取教师提供的服务。但是,信息时代的教学关系表现为更为明显的时空化的关系,即教师与学习者处于时空的分离状态,师生之间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教学交流。因为信息化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性,能够实现教学的规模化,教师已经有能力面对一个更为巨大的群体,一位教师面向成百上千的学习者已经变得平常。但是,信息文明时代的这种时空化的教学关系,师生之间也会因为学习者群体过大而难以与学习者个体进行深度交流,教师也因此难以了解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仅容易出现教学供给与需求之间发生偏离,也使得师生关系容易变得疏远。
4.在线教学是如何演进的?
从农业文明时代到工业文明时代再到信息文明时代,教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可用下图表示。其教学对象从稀有性到群体性再到规模性,教学资源从稀缺性到多样性再到海量性,教学手段从原始性到先进性再到智慧性,教学实施从个体性性到标准性再到开放性,师生关系则从亲密性到职业性再到时空性。
图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代再到信息文明时代的教学演进路径
在线教学是教学演进的产物,其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出现而出现。在线教学具有信息文明时代的典型特征。相对于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的教学,在线教学具有规模化的教学效率,拥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的学习也更为自由自主。但是在线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理与物理距离更远,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扬长避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与物理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隔阂交互。
5.在线教学有哪两条发展主线?
在线教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始于20世纪初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以及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在线教学主要通过两条主线获得持续发展。
一是以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为主线的教学应用与探索。其起始于1999年启动的“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其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简称网络教育试点)面向普通高校,开放教育试点面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体系,两者均以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与在线教学经验。迄今,网络教育与开放教育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办学规模,2019年网络教育(含开放教育)在校生为857.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28.3%。可以说,网络教育与开放教育是在线教学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应用者与探索者。
二是以在线课程建设为主线的教学应用与探索。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不同形式与类别的在线课程建设,极大推进了在线教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教高司[2000]29号),该工程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六大工程之一,基于该工程,评选出了363门新世纪网络课程; 2003年5月,我国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评选出了39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我国又启动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其主要是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再次遴选,评选出了29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我国又启动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迄今已认定2900门左右。大规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更大规模的省级精品课程,极大推进了基于精品在线课程的在线教学。
6.在线教学发展主要经过了几个阶段?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在线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网络辅助阶段: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阶段。在2000年前后,当时互联网尚未真正兴起,计算机网络主要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点播网络课件或传输学习资源的速度很慢,上网成本也很高。当时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通常是通过拷贝的方式将网络教育课件发放到校外学习中心,学习者也主要是在校外学习中心的机房点播网络课件学习,互联网主要用于网络答疑和学习测评(如课程作业),学习者的网络课件学习主要在本地计算机上进行。
光盘主体阶段:是指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媒体主要是光盘。大约2005年前后。当时的网络课件主要是三分屏模式,资源的传播主要以光盘为媒介,在线教育机构(如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将网络课件刻录在光盘上,发放给学习者,因为学习者有网络课件光盘,就可以在自己家中学习。相对于CAI阶段,互联网的速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习者也不用到学习中心机房去点播网络课件学习了,极大解放了学习者。但是当时的互联网上仍然主要是用于简单的网络辅导,如完成课程作业,参加BBS式的讨论活动,通过网络提交课程作业等。
网络化阶段:是指基于互联网实施完整在线教学的阶段。大约2007年前后,网络带宽和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已经能够在学习平台上实现完整的在线教学,如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课件学习,基于BBS的教学交互,基于学习平台的各种学习活动开展等,同时网络课程资源也以由三分屏全面转型为高清视频等多样化的视频形式。
全面普及阶段:我国在线教学的大范围普及,发端于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为应对疫情,教育部发起“停课不停学”行动。如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
7.我国的在线课程资源开放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推出新世纪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评审活动,彰显了国家推荐开放共享之决心。在线开放课程运动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新世纪网络课程阶段:2000年5月,高教司下发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教高司[2000]29号)。“通知”中明确了工程的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工程的内容(部分项目)、工程的管理等四方面内容。该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通过“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施,实际建设了319门网络课程。其中50多门课程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广泛使用。
精品课程阶段: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该阶段共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910门。
精品开放课程阶段:为进一步推进精品资源的开放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该在线课程开放行动共建设上线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29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线开放课程阶段:2012年,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等学校推出MOOC为标志,被称为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先行先试,陆续在国际知名慕课平台开设慕课,掀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界一场“悄然的革命”。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采用“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截至2019年,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900多门。
一流本科课程阶段: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指出,从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00门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工作。2019年已认定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