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的”回归-融合“规律
1.什么是“回归-融合”规律
“回归-融合”规律是指在线教学首先要回归,回归教学本原,回归教与学、师与生、供与需原有的紧密关系。在线教学其次要融合,要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供与需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对原有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供需关系的升华,是阶梯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2.在线教学回归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在线教学作为信息文明时代教学的典型代表,实现了教学时空的跨越、提升了教学的规模与效率。但也存在教与学的行为分离、师与生的关系疏离、供与需的匹配错位等问题。在线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分离、师与生的关系疏离、供与需的匹配错位,要求在线教学回归教学本原。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纪伯伦在《先知》中所表达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就是要求我们要回归初心,回归本原。
在线教学回归不是指重回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的教学情景与教学方式,而是要回归教学本原,回归教与学、师与生、供与需原有的紧密关系。在线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供与需关系的回归是对原有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供需关系的升华,是阶梯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3.在线教学的融合包括哪些内容?
在线教学融合是指通过教学融合、师生融合、供需融合的方法,重现教与学、师与生、供与需的紧密关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一方面能够建立更为紧密的教学、师生与供需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无缝衔接、师与生的亲密无间关系、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关系;另一方面,在线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所没有的教学时空跨越与规模化教学。
4.如何实现在线教学的回归与融合?
一是实施场景化教学,促进教与学的无缝衔接。在线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分离,在线教学缺乏临场感。在线教学的场景化就是要让在线教学回归教学本原,回归师生共处的教学情景。通过在线教学场景化,建构师生一体的教学场景,再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情景,实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学一体,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因为师生同处一个教学场景,师生在一个教学场景开展学习活动,进行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缩短。VR/A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实现在线课堂的仿真化、实景化,给师生带来教学的沉浸感。教师能够在沉浸式的教学场景中开展教学辅导,提供师生交互。学习者也可以在这种沉浸式的教学场景中进行沉浸式学习,实现教与学的无缝衔接。
二是建构教学共同体,促进师与生亲密关系的建立。教学共同体是以教学为主线所建构的共同体。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学习者及相关人员围绕在线教学开展工作,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教学共同体的建构旨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隔阂交互与心灵共鸣,以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学习者的自助式学习。教学共同体的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助式学习为依托,以在线教学各类活动为主线,以教学交互为重要手段。教学共同体中的教学交互包括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交互。
三是践行“以学定教”,促进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坚持“以学定教”可以避免出现在线教学供给端的“一厢情愿”,实现在线教学需求端的“皆大欢喜”。为践行“以学定教”,关键是要对在线课程进行全面的调研。首先需要从学习者端开展面向学习者的调研,摸清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服务等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风格等情况;其次,需要从教师端开展面向教育机构与教学团队的调研,了解在线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团队的教学供给能力,以及学习平台等教学设施设备情况;再次,需要从市场端对社会上同类课程的市场供给情况进行调研,包括课程资源的质量、开放共享的方式等。最后,基于在线课程的调研情况,围绕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制订教学供给方案,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
该理论是爱尔兰的远程教育专家基更博士提出的,他认为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在时间上、地点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分离,他认为学从教中来,这个过程发生在教师与学习者主观性的相互影响中,这种教师与学习者主观性的相互影响必须被人为地重新建立起来。学习材料与学习行为的联结是教学双方相互作用重建的关键。由此可见,在线教学的教与学关系、师与生关系的重建,教学交互式最重要的手段。
6. 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该理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瑞典远程教育专家霍姆伯格提出。他认为远程教育系统的特点在于自学,而自学并不是个人自己阅读学习材料,因为学习者不是孤立无助的,学习者可以从为其专门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从和他的指导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以及与远程教育组织机构代表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中受益,教学组织机构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一种有指导的教学会谈,在学习者和指导教师之间,用书信或电话联系而进行的双向交流是霍姆伯格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原则包括内容呈现方式易接受,指导和任务明确且有说服力,鼓励师生、生生的个人交往,讲话方式注意使用亲切的人称。该理论用形象生动的“教学会谈”描述学习者与教师、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并在学习材料设计上提出了对现今来说也很接地气的观点。
7. 教学交互分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迈克尔.穆尔于1989年第一个在理论上把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划分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三种类型。安德森在其2004年主编的专著《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基于迈克尔.穆尔的三类交互理论,提出了六种交互形式理论,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教学交互理论的发展能够为我们了解在线教学方式,选择与建构教学交互方式提供参考,也为我们关注在线教学的交互维度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
8. 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陈丽通过对教学交互研究提出了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她认为教学交互模型由三个层面所组成:学生与媒体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以及学生的概念和新概念的概念交互。这三个层面的教学交互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同时发生,学习者的学习在这三个层面的教学交互共同作用下完成。其中信息交互包括三种形式: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这三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相互补充。其层级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教学交互层次塔
9. 教学交互分类与作用机制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曾祥跃立足教学交互属性,对教学交互进行了新的分类。即基于交互对象分为内部交互与外部交互,基于作用方式分为直接交互与间接交互,基于交互力量分为强交互与弱交互,基于交互动力分为主动交互与被动交互,基于交互距离分为远距离交互与近距离交互,基于交互效果分为正交互与负交互。各个交互属性对教学交互产生不同的影响。梳理各类交互的关系,认为在线教学交互分为外部交互与内部交互,内部交互是核心。外部交互包含直接交互与间接交互,其中直接交互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