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6成本与收益

案例二 针厂的经验

 
 

 "样样通,样样不精" 这句人所共知的格言解释了为什么厂商有时候经历了规模经济。一个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的人通常以什么也做不好而结束。 如果一个厂商想使自己的工人的生产效率尽可能的高,它通常最好是让他们从事他们能精通的有限工作。但只有在一个厂商雇佣了大量工人并生产大量产品时,这才是可能的。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根据他对一个针厂的参观描述了一个例子。斯密看到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和引起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 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 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职业。

    斯密说,由于这种专业化, 针厂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几千枚针。他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工人选择分开工作,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团队, "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针, 或许连一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针厂可以比小针厂实现更高人均产量和每枚针更低的平均成本。

   斯密在针厂观察到的专业化现象在现在经济中普遍存在。例如,如果你想盖一个房子, 你可以自己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 但大多数人找建筑商, 建筑商又雇佣木匠、瓦匠、电工、油漆工和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人。 这些工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而且,这使他们比作为通用性工人时做的更好。实际上, 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像现在一样繁荣的一个原因。

    (资料来源: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机械出版社,2003)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规模经济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2.请列举我国境内一些通过规模经济实现利润增长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