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重点难点导读
学习任务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重点难点导读
(一)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含义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在一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增加了多少。举个例子,我国GDP每年增长10%,说的就是经济增长。比如,去年我国的新增经济总量是1000公斤这么大的蛋糕,今年这个蛋糕变大了,多出的部分就是经济增长的量,就是我们说的经济增长的那个10%。难道去年那么大的蛋糕不够吃吗?政府为什么要保证GDP不断做大、不断增长呢?
再打个比方,中国的GDP蛋糕有1000公斤这么大,美国的GDP有5000公斤这么大,日本的GDP也是1000公斤这么大。看起来中国比美国小,跟日本一样,但我们不要忘了,这三块不同的蛋糕分别有不等的人口在分食。中国是13亿人在分,美国是3.5亿人在分,而日本则是1.25亿人在分。分下来的结果如何呢?美国人均GDP约4万美元,日本人均GDP约4万多美元,中国则只有30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日本之间的人均GDP的差距是10倍! 10倍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我们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依靠健康持续的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有可能做到。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经济增长的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4.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最早的增长模型是有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建立,因为两个模型基本思路相同,故合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G=S/C。在上式中,G代表国民收入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代表资本-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根据这一模型的假设,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不变的。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
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G=GW=Gn。实际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和实际资本--产量比决定。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合意储蓄率和合意资本--产量比决定。自然的增长率由自然储蓄率和自然资本--产量比决定。
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具体来说,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相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扩张,相反则会引起累积性收缩。在长期中,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背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则会出现长期繁荣。所以,应该使这三种增长率达到一致。
(2)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它的假定条件基本上与哈罗德--多马模型一致,只是假定资本/产量比率可变,且考虑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他假定条件不变。
这一模型的含义是:
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二,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这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
第三,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如果资本量大于劳动量,则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就使生产中更多地利用资本,更少地利用劳动,通过资本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反之,如果资本量小于劳动量,则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就使生产中更多地利用劳动,更少地利用资本,通过劳动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样,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本与劳动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因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价格对资本/劳动比率的调节作用,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相似,故称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模型从资本/产量比率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这一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对凯恩斯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
(3)新剑桥增长模型
新剑桥增长模型也是以一些假定条件为前提条件的,该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率保持不变;社会成员只分为利润收入者(资本家或雇主)和工资收入者(工人或雇员),两者的储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新剑桥增长模型从社会储蓄率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要使经济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下去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社会储蓄率取决于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以及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前者是不变的,因此,要保持一定的储蓄率就必须使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保持一定的比例。
(4)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比较集中的讨论了技术进步这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技术进步快慢和路径是由这个经济体系中的家庭、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行为决定的。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罗默认为企业通过增加投资的行为,提高了知识水平,知识有正的外部性,从而引起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另一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发达国家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经济持续增长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还有的学者强调从事生产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即所谓的"干中学”,干中学积累起来的经验使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的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总之,一句话,技术进步是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
内生增长理论对现实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依据其观点,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政策,例如对研究和开发提高补贴,对文化教育事业给予支持,用税收等政策鼓励资本积累等,以促进经济增长。
(二)经济周期
1.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2. 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扩张阶段亦称繁荣,收缩阶段亦称衰退。
繁荣是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
萧条是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为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3.经济周期的成因
(1)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乘数?§D¨D加速数模型、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
乘数?§D¨D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过程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回升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2)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的内在因素(如投资、货币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有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等。